本文转自:泉州晚报
探索在地化体育游戏新实践——
茶乡竹影间 玩出“自然运动课”
幼儿利用竹子等自然资源开展情境游戏
本报讯 依托“茶乡”“竹乡”地域特色,安溪县第十六幼儿园创新开展在地化幼儿体育游戏,将茶园、竹林、溪流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幼儿运动载体,走出一条“自然教育”与幼儿体育游戏融合的特色化办园之路。
该园坐落于安溪县凤城镇湾美社区。走进校园,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材料和玩法。他们用树枝搭建球门进行足球游戏,用树叶和藤蔓编织“伪装服”进行捉迷藏,在林荫小道中进行“森林寻宝”。此外,还有“丛林探险”“城堡攀登”等情境游戏,幼儿在攀爬架上进行攀爬、跨越、悬吊等动作,增强平衡能力和勇气。
据悉,该园自2020年创办以来,始终践行“立于自然,成于本然”的办园理念。园所依托本地茶园、竹林、稻田等自然资源,以自然性、游戏性、在地性为核心开发园本体育课程体系:自然性强调减少人工器械依赖;游戏性注重情境化设计;在地性融入茶农劳作等文化元素,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。其中,自然资源细分为植物类(茶、竹)、地貌类(山坡、溪流)、材料类(鹅卵石、竹棍),并根据小班(感官探索)、中班(动作发展)、大班(协作挑战)不同年龄特点,设计差异化游戏。
目前,该园的在地化体育游戏实践已获得家长与专家认可。未来,园所计划通过资源共享、文化融合与科研深化,进一步推广经验,推动幼儿教育地域化、特色化发展。
(林巧勤 林燕梅 文/图)